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2|回复: 0

[鲤城区(Licheng District)] 法助

[复制链接]

0

主题

0

回帖

16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16
发表于 2025-2-4 23:03:2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法助(?~1322年),号普济,俗姓王,人称“平海头陀”,又称“头陀王”,泉州人。宋末出生,父祖世代务农。
法助12岁剃度出家。自元至元十九年(1282年)至至治元年(1321年)近40年间,他在晋江、南安、惠安三县和福州等地累计建造、重修大小石桥20座。
至元十九年,法助在惠安县二十一都(今属东园镇,旧志误作二十二都)首建马山桥。马山濒海,又称马山港,因地势低洼,接连十日下雨,沟渠涨满,道路断绝。法助化缘募资,发动当地群众出工出力,建成马山桥,改善当地交通环境,商贩船只往来不绝。
晋江县御辇村(今属晋江市池店镇,因宋帝昞南行经过此地下辇,故名)为泉漳二州交通要道,以前无桥,行人来往须涉水而过,而且崎岖难行。至元二十三年(1286年)法助动员大量人力物力,建造长620间(据新编《晋江市志·文物》记载:“御辇桥,又称下辇桥……现存长22米,宽3.85米,船形墩5座,每间大石板4条,净跨4.2米,两侧筑护栏。”)的大型石构御辇桥(又称下辇桥)和另一座中型桥梁御亭头桥,大大方便漳泉交通,促进地方经济繁荣。
至元二十六年(1289年),法助又在惠安县大柘(今属东园镇)建造跨海海径石桥,同时在南安县竹溪(今属洪濑镇)重修竹溪桥,在象头(今属洪濑镇)营建象头桥。
大德元年(1297年),法助重修南安县弥寿桥(在今丰州镇境内);大德三年,重修晋江县陈翁桥(在今陈埭镇涵口);大德五年,建结砖福利大桥(在今晋江市青阳镇沟头)、潘坑桥(在今南安县洪濑镇潘坑),重修南安县九都梯云桥(又称登云桥);大德六年,在南安县建沪溪桥(今属罗东镇),修晋江县适南桥(又名七男桥,今属青阳镇);大德七年,又在南安县建造澳内、后吕两小桥,在晋江县重修上保、下保两石桥。同年,法助移锡福州万寿寺。
福州城南台江,地当交通要冲,处闽江入海之所,因地形骤然低凹,江心岩石参差错落,江水自高而下,迂回湍急。宋时造舟为梁,后因泥沙淤塞,又造南、中、北三道浮桥,统称万寿桥。桥旁立18根石柱,系结藤缆防御风浪冲击桥身,但每遇台风暴雨,江水猛涨,绳缆常断,造成人命伤亡。法助有鉴于此,上报朝廷发愿建造石桥,成宗下旨,任命法助全权主持建桥工程,并责成福建行中书省积极配合。法助受命后,积极四出劝募,组织施工。他根据台江地形水势,采用“植材木,砻密石,纳木腹而基之”的方法,加强桥梁基础,计造桥墩28座,分29个孔道,裁曲取直,桥长仅170余丈(约522.2米),比旧桥缩短将近一半;桥面铺设长石板,两侧建扶栏护翼;桥南、北各造凉亭1座,以供行人憩息;南北两岸都悬挂侍御史中丞曹伯启所书“万寿桥”匾。
在建筑万寿石桥过程中,法助又在大德十年(1306年)回泉州,在南安县二十二都(今属丰州镇)建造一座小石桥,重修十六都(今属梅山镇)从龙桥。
至治二年(1322年),新万寿桥落成。在工程尚未完竣之前,法助因劳累过度而圆寂,终年寿岁不详。
  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Discuz! X

GMT+8, 2025-5-9 23:29 , Processed in 0.067242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